為增強行政決策的科學性、民主性,規(guī)范行政決策行為,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、表達權、參與權、監(jiān)督權,按照《臨河區(qū)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實施細則》(臨政發(fā)〔2021〕12號)精神,臨河區(qū)教育局于2024年10月9日在教育局5樓會議室組織召開了關于搭建“臨河名師直播互動答疑平臺”項目聽證會。
臨河區(qū)中小學教師代表、學生家長代表、教育行業(yè)專家、媒體代表等參加聽證會,研究“名師直播互動答疑平臺”項目。討論如何充分整合本地優(yōu)質師資,滿足人民群眾對高質量教育的需求,達到“政府倡導、學校落實、家庭自愿、社會參與”四方育人的效果,確保這一惠民工程、創(chuàng)新工程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。
聽證會聽取了“名師直播互動答疑平臺”項目具體情況和當前進展情況,并就該項目在組織和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(xiàn)的問題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,平臺運營方現(xiàn)場一一給予解答。
與會代表們對名師直播互動答疑平臺項目表示支持,認為,名師直播答疑互動平臺能夠利用互聯(lián)網(wǎng)直播技術,打破時空局限,集結臨河區(qū)現(xiàn)有優(yōu)質師資,為我區(qū)學生打造一個主動參與、公平優(yōu)質的教育環(huán)境,從而促進教育資源優(yōu)質均衡分布。意見和建議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:
1.平臺對授課答疑時間、時長安排、科目設置、開展形式、師資配備等是怎樣安排的?
2.如果費用過高,困難家庭承受不了怎么辦?會不會有強制收費課程或者有額外隱形費用?
3.如何在使用平臺上課的同時做好學生近視防控?
4.如何管控學生在平臺聽課時的學習效果?如何避免學生在平臺學習時用手機玩游戲?
針對以上意見和建議,主要回復如下:
1.授課時間安排:作為校內行政服務的延伸,配合學校教學時間安排,名師直播互動答疑平臺將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假期進行開課。
授課時長:名師直播互動答疑平臺課程每課時授課時長為25分鐘,以保障學生學習專注度、控制用眼時間,保證學習效果。
科目設置:名師直播互動答疑平臺課程將緊密結合各學段學校學習需求,全面覆蓋各類學科。同時,為學生和家長提供興趣課程、專項訓練、銜接課程、答疑等內容,以滿足不同學習需求。
授課形式:課程采用線上直播互動答疑的方式進行,同時支持一年內無限次回放。平臺具備專注度分析、連麥互動、隨堂測驗、課后練習等多項能力,以保證學習效果。平臺對學生的學習終端設備沒有特別要求,操作簡單便捷,學生可通過多種終端設備(手機、平板、電腦)上參與學習。
師資配備:由本地擁有豐富教學經驗的名優(yōu)教師、骨干教師組成。同時,由區(qū)域學科名師主導設計、研磨課程內容,授課教師集體備課,多級聯(lián)動編寫系統(tǒng)性教學資料,確保課程的質量和效果。
2. 平臺技術服務費是按照10元/課時的標準計算的,以覆蓋平臺的運營成本,保證課程質量及可持續(xù)性。對于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,我們有減免政策。根據(jù)學校上報的貧困家庭名單,經審核后,可以減免相關費用,確保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到優(yōu)質的教育資源。除平臺技術服務費之外不會有任何額外的隱形費用。
3.為了保護學生的視力,參考教育部相關要求,名師互動答疑平臺課程每課時設定為25分鐘,課間休息10分鐘。為進一步保障學生視力健康,平臺將提醒學生進行課間休息,并播放護眼操,我們通過平臺提供健康用眼的教育資源,教育學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護視力,包括正確的坐姿、閱讀距離和休息時間等。
4.我們建立了家庭、學校和平臺運營三方的緊密合作機制。通過這一機制,共同保障學生的到課率,并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專注度和認真度。同時平臺配備了強大的督學功能,包括在線學習情況檢測、不定時點名、隨堂答題以及課后小練習等,以提高學生的上課積極性和認真度。每節(jié)課后,平臺會將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同步給家長和學校,支持家長和老師更好地監(jiān)督學生的學習進度。圍繞每位學生建立由一位課程老師、一位家長和一位班主任組成的鐵三角模型。及時提醒,即時反饋,多維度鼓勵和監(jiān)督學生按時參課、認真上課。
經會議討論研究決定,第一,對各代表提出的意見和建議經分析論證后達成一致;第二,加快推動項目進程,保障項目在臨河區(qū)能快速有效落地。
巴彥淖爾市臨河區(qū)教育局
2024年10月14日